您的位置  女性部位保健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5-2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给孩子再好的物质生活,都没有一对相互关爱,相互尊重的父母来得重要。

作者丨虎妈

来源丨男孩派(ID:boy666dj)

前两天,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段视频:

商场里,一位男子可怜兮兮地跪在地上,女人拿着鞋子对他拳打脚踢。

被女人恶斥、怒骂、暴打的男人,自始至终没有任何反抗,甚至在大庭广众之下卑微地下跪、脱光衣服......

女人言辞尖锐,字字带刺:

“我嫁给你什么都没有!”

“脱光衣服从这里下去我就原谅你!”

“你在我眼里就是条狗!”

“吃的穿的住的都是我的,你养过我一天吗?”

“畜生!杂种!”

站在他们身边的小女孩,不畏惧不同情,只是非常“懂事”地跟在妈妈身后。

更让人惊讶的是,在妈妈“打死他”的教唆之下,女儿竟“听话的”拿着鞋子向爸爸打去......

网友纷纷评论:

无论谁对谁错,只心疼这家的女儿。

孩子不应该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更心疼孩子打爸爸那一下。

这孩子真的恐怖,以后估计跟她妈妈一样。

毕淑敏在《家问》中曾说:

“在纷乱和丑恶的气氛中成长的孩子,是伪劣家庭的痛苦产品。他们在家中最先看到并习惯的待人处世经验,是破碎流离和粗暴残酷。”

父母诋毁另一半,无论谁赢了,最后输掉的其实都是孩子。

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新闻:

有一名3岁的小女孩走丢了,当民警询问其父母信息时,小女孩说:“我爸爸叫死胖子!”

民警哭笑不得,原来在家里,妈妈常常称呼爸爸为“死胖子”,小女孩耳濡目染就记住了。

父母对另一半的称呼、态度,都影响着孩子对自己的认知。

我的大学室友燕子,最近跑来跟我诉苦,说她刚上二年级的儿子看不起她,家长会只让爸爸去参加。

听燕子说,原本都是她接送儿子上学放学,但是突然有一天孩子哭着闹着硬是不让她接送了。

燕子觉得很诧异,再三追问之下,儿子一句话道出了真相:

“我爸说的没错,别人的妈妈都很能干,只有你在家啥也不会!以后我要让爸爸送我上学,不要你送!”

原来,自从有了孩子以后,燕子和丈夫经常因为琐事争吵不休,丈夫嘴里眼里全是对燕子的埋怨和嫌弃,甚至会像使唤保姆一样使唤她。

“为什么你拖个地也拖不干净?”

“你看你,成天像个黄脸婆一样。”

“赶紧的,去把我衬衫洗了,明天要穿!”

有时候燕子抱怨了几句,丈夫便会指着燕子的鼻子骂,“你全靠我养活,有什么资格说这些?”

父母之间细微的互动,孩子往往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原本善良勤劳的母亲,在儿子眼里竟成了毫无用处的“中年妇女”。

心理学家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你对另一半温和细雨,孩子多半谦和有礼,你对另一半趾高气扬,孩子往往没大没小,孩子的言行表现,逃不开父母的影子。

父母对另一半的态度,决定了孩子如何看待父母。

如果父母总是相互指责,相互诋毁,不仅影响孩子认知,还会动摇亲子关系。

父母是孩子的依托,即使做不到奋力托举,至少不要让孩子陷于漩涡。

有位微博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她对记忆中父母的关系是这样描述的:

“我小时候父母经常吵架,爸爸很凶,每天都在嫌弃妈妈,甚至还会动手打妈妈,我觉得妈妈好可怜,我想帮她,可是我太没用了,我怕爸爸也会打我,所以什么也不敢做,只能自己偷偷躲起来哭。”

爸爸一直将她作为传话筒,她饱受折磨,但从来不敢反抗。

她能做的,就是尽可能过滤爸爸的话,至少让妈妈听起来不那么伤心。

“我真的尽力了,我已经那么乖了,为什么他们还要吵架?”

从小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长大,她变得自卑、敏感,甚至因为无法建立亲密关系只能求助心理医生。

当初的伤可能已经结了疤,但永远不会痊愈。

美国心理学博士苏珊说:

“父母在孩子心里种下了精神和情感的种子,它们会随着孩子一同成长。”

在有些家庭,父母种下的是爱、尊重和独立;而在另一些家庭,父母种下的则是恐惧、责任或负罪感。

父母恶语相向,孩子被迫“站队”,要么支持强者,要么同情弱者,但这个选择要付出的代价太沉重。

前段时间,李国庆抢走公章上了热门,夫妻二人再次抽刀相向。

李国庆还公开表示,希望儿子不要保持中立态度,求儿子帮自己要钱。

父母公然撕扯、互相抹黑,对孩子已经是巨大的打击了,再去逼迫孩子“站队”,残忍至极。

都是亲爸亲妈,血浓越水,孩子偏向谁,好像都是错的。

心理学家认为,父母对另一半的攻击,会让孩子的心理产生扭曲和分裂感,对孩子未来的性格、感情、婚姻,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当着孩子的面诋毁另一半,你痛快一时,却毁了孩子一世。

去年的热播剧《都挺好》也给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

母亲强势,父亲弱势,父亲一辈子活在母亲的指责和怨恨中,苏家的三个孩子,都成了父母关系无辜的牺牲品:老大虚假好面子、老二是“妈宝男”,老小不知不觉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

父母相互诋毁,是教育孩子最大的死敌。

你在家庭中的样子,很有可能就是孩子未来的样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父母是孩子最亲爱的人,只有父母互敬互爱,他才会觉得世界上有真理,人间有美德。

看过一部美剧《摩登家庭》,印象最深的一幕是,Glory的前夫酗酒,甚至家暴,但Glory告诉儿子:

“我离开你爸爸是因为我自己。”

“我很感谢他,因为他曾给了我最想要的快乐。”

好的家庭,并不是十全十美,它有争执,有伤害和矛盾,但更多的是尊重和包容。

《我的前半生》中,当罗子君还没有察觉到丈夫陈俊生的异常时,孩子已经一次次的问爸爸:“你和妈妈会离婚吗?”他显然充满了不安和恐惧。

莫里斯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