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女性部位保健

想毁掉一个孩子,那就一直吓唬他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9-0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吓唬,看似是教育孩子最立竿见影的方法,但也最容易破坏孩子内心的安全感。

作者 丨罗小白

原创丨家庭治疗研究院(ID:strken)

综艺《妻子的浪漫旅行》中,有这样一幕:

张歆艺对前一天整晚没睡觉的金瀚说:“你今晚不能再不睡觉了啊,这样对身体不好。”

没想到金瀚却说:“昨天外面下雨,树林吹得呼呼响,就特别害怕,睡不着。”

这句话从已经27岁的金瀚口中说出,怎么看都有点违和。

其他的几位姐姐表示很震惊:“咱们这么多人呢,你害怕啥?”

原来 ,金瀚小时候很贪玩,父母为了让他早点回家,就吓唬他:“小朋友要早点回家,如果回家太晚,地下室里就会跳出来一个红着眼睛的娃娃。”

红眼睛娃娃,从此就成了金瀚心中挥不去的阴影。

每到夜晚,他都会担心会不会有个红眼睛娃娃突然冒出来。

于是他变得害怕黑夜,一个人睡觉时,总要开着灯才能睡着。

仿佛只要开着灯,红眼睛的娃娃就不会出现,他就安全了。

恐怕金瀚父母自己也没有想到,一句吓唬的话,竟成了金瀚心中永远的痛苦。

其实不止金瀚,很多人都有被家长吓唬的经历。

“你再不听话,就让警察来抓你。”

“不好好吃饭的孩子,会被抓去打针!”

“你再哭,我就把你送回福利院!”

“你不睡觉,就会被专门抓小孩的怪兽吃掉。”

这些吓唬式教育,确实让孩子更听话了。

可是那些被吓唬的孩子呢?他们都怎么样了?

吓唬式教育,毁掉了孩子的安全感

有心理学研究表明:

很多人对某些事物的抗拒与恐惧,大都来源于小时候被吓唬的经历,从此成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的确如此。

早教专家林怡在《别以为你会爱孩子》一书中讲过一个故事。

小男孩两岁时,特别调皮,令全家都很头疼。

有一天,小男孩的奶奶实在受不了他的调皮,随口说了一句: “你再不听话,就把你放马桶里冲走!”

果然,听了奶奶的话之后小男孩马上乖巧起来。

奶奶尝到了这句话的甜头,此后,“你再不听话,就把你放马桶里冲走”变成了奶奶的杀手锏。

每当奶奶搞定不了撒泼耍赖的孙子时,就会搬出这句话。

奶奶的这句话虽然解决了很多问题,但没想到的是,更令人头疼的问题来了: 小男孩不敢在马桶上大小便了,甚至连卫生间的门都不敢进。

尝试了很多次小男孩都很抗拒,没办法家人只能让他在客厅用便盆解决。

在家还好,可是在外面呢?上幼儿园之后呢?长大之后呢?

吓唬式教育,看似解决了问题,实则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因为吓唬,破坏了孩子内心的安全感,让孩子感到恐惧,成为挥之不去的阴影。

不知道书中的小男孩需要多久能够走出“被马桶冲走”的阴影,但不能否认的是,有些恐惧一旦相随就是一生。

之前做心理学调研时,接触过一个患有“封闭空间恐惧症”的案例。

这位患者对封闭的墙角极为恐惧,最典型的是卫生间。

由于他害怕卫生间,每次有便意都会憋着,憋了两个月没有排便之后,突然昏倒被家人送往医院。

医生为了救他,只能将他的直肠切除。

而这一切的悲剧,只因小时候犯错被父母关在“小黑屋”中一夜所致。

一个随意之举,一句无心提及,终成了孩子一生的恐惧。

心理治疗专家彼得莱文博士曾说:“伤痛和恐惧是一对孪生姐妹,是人生命中两个主要的杀手。”

不是孩子太过脆弱,只是恐惧太过深刻,像一个黑洞一般,多少安全感也难以填满。

吓唬式教育,将爱限定了条件

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听话,就暂停或收回爱,用吓唬的行为来控制孩子。

《无条件养育》一书中,Alfie Kohn将这种行为称为 “爱的暂停与撤回”。

孩子得到撤回的信号之后,为了得到父母的爱,就会放弃自我意志,变成父母想要的样子。

但这样的孩子,真的是父母想要的吗?

知名导演陈可辛曾拍过一部名为《三分钟》的微电影。

电影中的妈妈是一位列车乘务员,跑的是中国最长的一条线:南宁到哈尔滨,跑一趟要历时6天。

由于她工作太忙,只能把儿子丁丁拜托给妹妹照看。

为了防止儿子调皮给妹妹带来麻烦,她每次见儿子时都对他特别严厉,吓唬儿子说:“如果背不会九九乘法表,就上不了小学,就更见不到妈妈了。”

这一次,她又是过年值班,没有办法和儿子一起过年。

于是妹妹决定在列车停靠他们老家凯里站台的3分钟,带孩子与姐姐见一面。

恰逢春节,旅客很多,短暂的三分钟停靠,指挥旅客上下车就已经耗掉了1分多钟。

等旅客全部上车完毕,她才得以和孩子说说话。

她将孩子紧紧抱在怀中,没想到的是,孩子什么都没说,上来就背九九乘法表。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

她这才意识到,那句“背不会99乘法表就再也见不到妈妈了”的话,孩子当真了。

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她有点焦急,对孩子说:“今天时间不够了,咱们先不背了好不好?”

孩子顿了顿,不说话,妹妹打断她:“让他背完吧,丁丁已经准备好久了。”

还有45秒的时候,她一把抱住儿子,儿子嘴里依旧背着:“五七三十五,五八四十......”

还有29秒的时候,列车门即将关闭,她不得不上车了,问孩子:“还有什么要和妈妈说的吗?”

孩子仿佛听不见,继续背着乘法表“六八四十八,七八五十六......”

她靠着车门,心中说不出的感受。

在车门关闭的那一刹,孩子终于大声背完最后一句:“九九八十一!”

可是火车已经开动,母子俩已经没有机会再说几句话。

看这部片子的时候,内心只觉心酸。

影片中的孩子,明明很渴望见到妈妈,为了找到妈妈的站台奔跑着穿越茫茫人流。

可是当见到妈妈时,却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扑到妈妈的怀里撒撒娇,诉说内心的想念。

他只能背着九九乘法表,企图用自己完美的表现来得到妈妈的爱。

因为在他的心中,这是换取妈妈爱的条件。

只有达到妈妈的条件了,他才有下一个三分钟,才不会被妈妈抛弃。

懂事又心疼 。

荷兰心理学家罗伊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