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为何钟情“变性”

  • 来源:互联网
  • |
  • 2014-12-2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说话细生细气,动作扭扭捏捏。要是算上这样女性化的男生,我们学校的‘女生’真是比男生多多了。”一位重点中学校长在计算自己学校的男女生比例时这样无奈地说,“真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男孩这么不像男孩。”这样的情况在中学里已经不是少数现象,北京市教育学会教育心理研究会理事温方说,每年到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询问变性问题的孩子有上百人。



    改变为了逃避责任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宗春山认为,中性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但中性化指的是人要综合男性和女性的优点,而不是男人女性化和女人男性化。他认为出现男生女性化苗头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种心理根源是一些男孩在“逃避责任”。



    “一些男孩在进入青春期后害怕出现喉结变大,声音变粗和长胡子等生理变化,因为这些变化使他们感到自己长大了,成为一个‘男人’,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他们用以逃避责任的方法就是掩藏自己的这些特征,比如说话细生细气、剪掉胡子,他们希望自己仍像青春期前一样,和女孩没多大差别,这就造成了一些男孩的女性化。”



    家教失误造成性别感缺失



    家庭教育的失误是造成性别感错位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温方老师介绍说,每年都有上百的学生向心理咨询热线了解变性问题,其中既有男孩也有女孩,而造成孩子们想变性的原因往往是家庭教育。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但很多父母都是既想要男孩又想要女孩,于是家里男孩当女孩养和女孩当男孩养的情况很普遍。有的父母错误地认为,小男孩当女孩养会很听话,等孩子长大了,自然又会变成男孩的样子。其实,孩子的性别教育在5岁前就应该完成并在以后不断强调。等孩子长大了再想让他变回男孩已经太晚了。”



    “家庭教育里男性教育的淡出也是原因之一。”宗春山分析说,“因为父亲工作忙,教育问题一般由母亲负责,男孩子缺少学习的榜样。现在家里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没有同伴。他没有兄弟可学习,也没有姐妹可比较,寻找性别定位,这样的情况下,男孩容易产生女性化倾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