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女性职场  单身丽人

唐仁健:实干当头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9-2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仁健在全省扶贫产业体系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

(2020年9月22日)

同志们:

我们利用一天半时间召开全省扶贫产业体系建设现场会。这是2018年全省产业扶贫现场推进会在庆阳召开后,再次在庆阳召开产业扶贫的现场会。开这个会,主要有四点考虑:一是对比看成效,2017年省里产业扶贫系统设计基本形成以后,2018年开始,我们拉开了产业扶贫三年大会战的序幕。三个年头过去,我们选点在贫困程度较深的环县,实地感受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从零散状、碎片化到成链条、成体系的巨大变化,以及显而易见、有口皆碑的带贫益贫效果。这次开会也是想让大家实地看一看,看近三年我们产业扶贫工作究竟取得了什么样的实际效果。二是对标看方向,就是围绕产业振兴的要求和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从我省贫困地区一步一步实实在在做出来的产业样板中,看到各自产业发展的优势、资源、路径和方式,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的重点和路子,找到加速构建产业体系、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方法和点子。三是对照看差距,三年前全省各地的产业发展水平基本上都处于同一起跑线,经过三年多的培育,虽然都很有起色,不过水涨船高后,也在螺旋上升中拉开了新的差距,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希望通过现场观摩,找到自身在产业培育、链条打造、体系完善等方面的弱项和不足,努力加固底板、补齐短板、锻长长板。四是对账看遗漏,这几年我们压茬推进产业扶贫,从培育“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为主体,“五小”产业为补充的产业格局,到构建完善生产组织、投入保障、产销对接、风险防范“四个体系”,部署安排了一系列项目化、清单化的重点工作,任务完成得怎么样?

环县在发展产业和体系构建上创造的经验比较典型,很多做法可学可用、可复制可推广。环县在抓产业扶贫方面有这样几个突出特点:一个是打造了一套好链条。依托6家龙头企业和368家合作社,建立起了良种繁育、技术支撑、标准化规模养殖、饲草料生产加工、屠宰加工仓储、产销对接、品牌营销、金融保险支持的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循环链,形成了闭环的羊产业链条,最大限度获取了超额利润。二是探索了一个好机制。深化以“三变”为核心的“331+”产业扶贫模式,集聚了政企研社村户及金融、保险等要素,把党组织、村集体、贫困户全部嵌入到产业链上,形成了多方联合、收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贫困户通过劳务、产业得到了稳定的收入。环县木钵镇殷家桥村6万只商品肉羊标准化生产示范场,以“三变”改革为引领,采取“轻资产”模式建办,吸引51个村集体入股7140万元,形成了一级纯种选育、二级杂交生产、三级集中育肥的“三级二元”生产体系,用他们的话说,“一只配一万、一天配一千、一扫三二一、一变三十六”,他们还建立了国际队、国家队、地方队三支技术平台力量,省农科院驻点开展技术指导,在资金、政策和政府引导下,也有了用武之地。所有这些环节,最后都落到建立了较大规模的产业体系。三是建立了一支好队伍。围绕羊产业引进了高层次专家人才,培养了大学生和职业农民,很好地解决了不会养养不好、农业后继无人的问题。丁掌村万只湖羊标准化示范合作社,就有15名大学生参与管理运行,形成了很大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四是干出了一种好作风。环县的同志一心扑在羊产业发展上,从引进龙头企业到组建合作社,再到完善政策体系,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地抓,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众口一词念羊经,一心一意兴羊业,千家万户发羊财”。这种苦干实干、久久为功的作风值得肯定和学习。在此强调三个方面的意见。

第一,三年产业扶贫成效怎么看

两年多前,我在庆阳召开的全省产业扶贫现场推进会上讲过,“我们面临的形势之紧、任务之艰、时限之急不言而喻,惟其艰难、方显担当。”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当时的情况,我们刚刚从四川学习考察回来。那时候,我们脱贫攻坚进程事实上是严重滞后,产业扶贫更是基础薄弱,有的地方甚至还是一片空白,而四川的产业扶贫通过之前两三年的发展,已经成气候、成规模,特色鲜明、如火如荼,当时很多同志看了后都很受震撼、很是羡慕、也很有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紧盯主攻方向,制定了六大产业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坚持“六年任务三年干,三步并作两步跑”,从大力构建生产组织、投入保障、产销对接、风险防范“四个体系”入手,在三年多的时间里,砸锅卖铁投入155.6亿元,初步搭建起了产业扶贫的“四梁八柱”,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逐步从“星星之火”变成“燎原之势”。

一是特色产业形成“小气候”。我们着力培育“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错峰头”的地方优势产品,逐步形成以“牛羊菜果薯药”六大主导产业为主,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买卖、小作坊 “五小”特色产业为补充的产业格局。

从规模来看,我省产业增长的势头十分明显。2019年与2017年相比,全省牛存栏量、羊出栏量分别增长8.2%、10.4%,蔬菜产量增长8.5%,苹果产量增长41.3%,马铃薯产量增长28%,中药材产量增长5.5%。其中,2019年和今年上半年,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均增长5.8%,增幅居全国第1。

从区域来看,全省农业产业串点成线、以线带面,形成了优势突出、特色明显的“产加销”一体化区域产业体系。比如,肉牛产业形成了以张掖为核心的河西肉牛产业带,以平凉为核心的红牛产业带,以临夏、甘南为核心的农牧交错繁育一体肉牛产业带;又比如,肉羊产业形成了以临夏为核心的农牧交错肉羊产业带,以环县、靖远、会宁为核心的陇中陇东肉羊产业带,以凉州、民勤、金塔为核心的河西肉羊产业带;还有,蔬菜产业有河西走廊、陇东南、中部沿黄灌区3大优势产区;苹果产业有平凉、庆阳富士苹果产业带和天水花牛苹果产业带。

从产值来看,蔬菜产值超过了700亿元,培育了5个播种面积超过30万亩的蔬菜产业大县;中药材产值达到450亿元,有4个播种面积超过30万亩的中药材产业大县。苹果产值达到了400亿元,百万亩苹果大县1个,30万亩苹果大县8个,果品保鲜和贮藏能力达到260多万吨,原果加工能力达100万吨以上,我省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苹果优势产区和苹果第二大省。肉牛产值达到了380亿元,有存栏30万头以上的肉牛产业大县4个;肉羊和马铃薯产值都超过了250亿元,有百万只肉羊大县9个,百万亩马铃薯大县2个。

值得一提的是乡村旅游,目前全省已建成300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3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0个田园综合体,推出60多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各市县打造的乡村旅游点、农(牧)家乐、特色民宿等更是遍地开花。2019年,全省乡村旅游游客接待量达1.27亿人次、实现收入340亿元。今年3月乡村旅游重启以来,“游甘肃”成为网络上频频可见的热词,已经实现收入接近100亿元。

二是新型主体开始“挑大梁”。这两年,我们推广“庄浪”“宕昌”等模式,坚持“轻资产引进”“混合型自建”,在贫困县新引进龙头企业752家,组建合作社2173个,实现了龙头企业对贫困县、合作社对贫困村的全覆盖。同时,持续加大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力度,累计发放特色产业贷款1070亿元,下达扶持合作社资金近6亿元,实施合作社能力提升工程,推动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从目前来看,这些新型经营主体至少带来了3个方面的明显变化:其一是生产主体变强了,全省2904家龙头企业,带动1.02万个合作社从生产到加工再到销售,全过程、全链条深度参与,带动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养、产业化经营,总产值超过了千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4.5%,极大改变了过去农户单打独斗的“小农经济”,让农业生产从“传统”开始走向“现代”。其二是综合效益变大了,引进的中盛农牧、蓝天集团、中天羊业、康美牛业、前进牧业等本地“正规军”和北京德青源、海升集团、福建圣农、四川希望集团及泰国正大、新加坡益海嘉里等省外境外“王牌军”,让农业产业效益从亩产“百元、千元”增值到了“万元、百万元”,特别像民乐县的海升现代智能温室工业化栽培示范项目,年产彩椒、串番茄等果蔬达到5600吨,都卖向国内高端市场,让农业亩产均值达到了创纪录的百万元,相当于全县170万亩农业用地全部种植小麦的经济收益总和,这种效益变化可以说是革命性的甚至颠覆性的。其三是农户收益变多了,构建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合作社、合作社联农户建基地”的生产组织体系,探索出了带贫益贫的“蓝天模式”“中盛、中天模式”“海升模式”“德青源模式”,通过订单收购、入股分红、生产托管、土地入股等方式,把200多万农户嵌入了产业扶贫大链条,带动人均增收4000元,比2017年增长了40%以上。

【1】 【2】 【3】

(责编:陈诚、焦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