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女性职场  人际交往

作家冯骥才:一边关注新冠疫情,一边写长篇新作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3-2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作家冯骥才:一边关注新冠疫情,一边写长篇新作

最近,著名小说家冯骥才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采访,谈到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他的生活和写作。

冯骥才说,2020年1月,他开始写一部新的长篇小说。写了不到十天,疫情就开始了,也就到了春节了,他就没有再出去。

冯骥才说:“要知道,写长篇是不能断的,中间不能干扰的。长篇写到什么境界最好呢?你写的几个人物,你打他一巴掌你知道他怎么反应,这个人的性格在你的心里已经形成了。这时候不再是写人物,不是你拉着人物走,是人物拉着你走。人物已经有性格了,你拿他没有办法。在这个状态下作家没法从小说里出来。正好疫情出现,有一个长的时间段使我写长篇能写进去。”

在这段时间里,冯骥才主要做两件事:“一个是关注疫情,这也是中国的知识分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传统。无论是武汉的疫情,国内的疫情,还是韩国的,意大利的,伊朗的,德国的,都要关心。每天早上起来一醒来,七八点钟,先打开手机看疫情。但是一般八点钟报道还是零零落落的,到九点左右才比较多起来。这段时间,不断地看手机里的情况。看完以后我就把手机关上了。要是不关上,这手机老是逼着我去看。我中午看一下,睡一个午觉起来,再写东西,到晚上再看一下。中间这段时间基本上是在书房写作。”

早前出版的《俗世奇人》第三卷,是冯骥才的新问世作品。冯骥才的作品多以天津为背景,他解释说:“我认为一个地域最重要、最深刻的东西,实际上是这个地域的人的集体性格。北京文化中最深的东西是什么?最主要的精神在哪儿?还是在北京人的性格里边儿。天津也是这样。我们说天津文化,这些文化并不是存在于建筑上,也不只是在非遗的表演上,更主要的还是在天津人的性格里。但这个性格是一个历史形成,而且也是需要传承的。这个任务是交给文学了。”

冯骥才说他喜欢幽默,喜欢说笑话,因为他在天津生活了几十年,他喜欢用天津人的方式说笑话。冯骥才说:“天津人说话跟北京人是绝对不一样的。天津人讲究说话得有味道,第二得有琢磨头,第三是正话反说,明话暗说,这是天津人的特点。我一句话说给你,你得琢磨半天。”

冯骥才举例说:“80年代初,从深圳来了个歌舞团叫‘劲歌劲舞’。那时候北方相对还比较封闭,天津人不知道什么叫“劲歌劲舞”。表演那天我去了,天津体育馆整个场地突然把灯全黑了,大伙儿都认为断电了。“啪”,一道追光打到舞台中间,一个女的穿着翻毛皮大衣,在那站着。底下天津人当时就傻了。特别洋的一个女人,以前天津没见过呀。突然这女的又把大衣一抖,一个比基尼露出来。11月份,她穿一个皮大衣,大衣一抖,里面是黑色的比基尼,特别刺眼。大家都楞了。就在那时候,忽然一个天津小伙儿喊了一嗓子,特别有意思,说:‘大姐呀,你可别着凉了。’就那么一句话,全场大笑。歌舞还接着表演。这就是天津人的特点。我这一句话给你了,你自己琢磨去吧。我前两天下班在路上走,我还看见一五十多岁的大爷骑着自行车,啪一下子忽然立大顶了,把肩膀搁在车把上,把手摇着那轮子……别人喊“好!”,大爷挺得意,然后下来接着骑。天津人生活很有情趣,人和人的关系很亲切。生活中无处不喜欢调剂,来显示自己独特的一种生活态度。这方面,70多年来可能对我有许多影响。不自觉地,我就会把这些东西接受进来。”

采写:南都记者黄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