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在校生脆弱的一代?

  • 来源:互联网
  • |
  • 2014-12-2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8月15日,一名北京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因不堪压力离校出走;8月20日,一名中科院的在读博士生因“抑郁、厌世”跳楼自杀;9月9日,广州某大学一名大一新生因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跳楼身亡。翻看报刊、浏览网络新闻,人们发现,近年来大学生犯罪问题也呈上升趋势。而这一切触目惊心的案例背后,隐藏着一个日益被重视的名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有人断言:“现在的大学在校生已成为脆弱的一代。”果真如此吗?敬请关注本期“热点关注”。



    上周二,北京交通大学的一名研究生坠楼身亡,警方怀疑其为自杀;一个月前,一名北京大学的研究生因对自己失去信心,深感无助而离校出走;一年前,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害同学案轰动了全国……



    大学在校生,心理健康……这样的词汇不断盘旋在每个人的脑海中,在一些人眼中,大学在校生成了“脆弱的一代”的代名词。自杀、出走、违法犯罪,他们在黑暗中寻找解脱。



    数字开道



    *2005年上半年,北京有25名大学生非正常死亡,其中自杀10人。2003年,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发布信息,自杀已成为15岁至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



    *2003年,卫生部发布数据,全国有3000万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16%到25.4%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



    *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康树华教授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近几年青少年犯罪占社会刑事犯罪的比例上升到了70%至80%,其中大学生犯罪已上升到17%。



    *在香港,每1000名大学生拥有一个专职心理辅导员,在内地,每5000名大学生都没有一个心理辅导员,并且很多辅导员还是兼职的。



    生命不仅属于个人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教育培训科主任李献云表示,大学生是知识阶层,他们的自杀行为更容易受到社会关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