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美容塑身  美白保湿

今日雨水!这个时节多湿多寒 这样养生,护脾胃、养肝还挡“倒春寒”!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2-2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今日雨水!这个时节多湿多寒 这样养生,护脾胃、养肝还挡“倒春寒”!

今天(2月19日)是24节气中的雨水,雨水节气,多雾、多湿、多寒,冷空气之凛冽不亚于冬季,且温差大,是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病、骨关节疾病的高发期。因此,养生保健不要大意。那么,雨水时节,都有哪些养生要点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雨水”多湿多寒,养生要健脾祛湿

减衣莫急,谨防寒邪

中医认为,寒邪外袭最易导致各种外感病,也容易引起多种慢性病加重。雨水节气,天地间初升的阳气尚十分微弱,阴寒湿冷,防寒保暖仍是防病养病的基本措施。《黄帝内经》中说养生要做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这对于老年人和正气不足的人尤为重要。

针对老年人和有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寒冷天气时需及时增添衣物,可采取使用空调、暖气、取暖器等取暖措施;减少户外活动,外出需有人陪护;在家要多测血压、心率,有症状变化要及时就诊。

饮食清淡,呵护脾胃

雨水节气在冬末春初,天地间阳气初升,犹如刚刚破土发芽,且雾露、降雨较多,空气潮湿,此时应谨护阳气,防止寒湿侵表和内生湿气。除了防寒保暖,还需要调养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一伤,阳气则虚,痰湿内生,应注意饮食清淡,不要暴饮暴食,以防脾胃受伤。

陶冶性情,心态平和

根据中医理论,春天属木,天地间阳气稚嫩,有升发之性。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依据“天人相应”的观点,指出在春季人们应当爱护生命,多给予、少索取,多奖励、少惩罚,这样可以使精神愉悦、心情舒畅,从而与春季万物初长的特点相应,有益于身心健康。这里讲的,其实是人们在养生上容易忽视的一点,调节情绪和心态。

喜、怒、忧、思、悲、恐、惊被称为“七情”,在中医理论中是很重要的致病因素。人们在生活中有情绪波动是正常的,但若没有注意及时调整,使得各种情绪波动过大或持续太久,则会损害五脏六腑,导致百病丛生。

适当运动,振奋阳气

适当运动是强身健体的良好方式。

雨水时节,坚持做一些舒缓的有氧运动,如练瑜伽、打太极拳、练八段锦、慢跑等,有助于振奋人体内的阳气,使人在工作、生活中拥有更充沛的精力,同时还可以增强体质和自信心。

此外,适当运动还可以改善消极情绪,具有良好的抗抑郁、抗焦虑的作用。要注意的是,运动的强度、时间需要依据个人情况而定。对于年老体弱者,在寒冷天气,运动应尽量在室内进行,减少户外活动,以免外感寒邪,导致感冒、肺炎、心脑血管意外、跌倒等不良后果。

雨水时节,记得这样顾护脾胃

雨水节气后,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雨水前后应当着重养护脾脏。

雨水期间天气变化不定, 因此仍要注意“春捂”。原则是注意“下厚上薄”,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足底,腹部保暖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防止寒邪伤害脾胃阳气。

中医认为,人在春季肝气容易过旺,肝木旺则克脾土,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因此,雨水节气在饮食方面应注意补脾。甘味食物能补脾,所以应多吃山药、大枣、小米、糯米、薏苡仁、豇豆、扁豆、黄豆、胡萝卜、芋头、红薯、土豆、南瓜、桂圆、栗子等,少吃酸味食物,少食生冷油腻,以顾护脾胃阳气。

还应适当多喝粥以养脾胃。粥被古人誉为“天下第一补人之物”。粥以米为主,以水为辅,水米交融,不仅香甜可口,便于消化吸收,而且能补脾养胃、去浊生清。另外,晚餐要尽量少吃,因为如果晚餐过量,则可能造成消化不良的症状,还会影响睡眠,“胃不合则卧不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雨水节气天气变化不定,容易使人出现精神抑郁、忧思不断等表现。中医认为,忧思伤脾。也就是说,人过度忧虑,会影响脾胃功能。应尽量调整心态,做到心情恬淡、开朗豁达、与人为善。遇到不顺心的事也不要冥思苦想钻牛角尖,力争及时从不良情绪中摆脱出来。肝喜顺畅而恶抑郁,只有保持心平气和的状态,才能使肝气平稳,脾胃才得以安宁。

雨水后应少睡多运动。生活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提倡人与自然相对应。春天来了,白天渐渐延长,黑夜慢慢缩短,阳气渐长,阳主动阴主静,阳气生长了人就要顺应大自然的气机,减少睡眠的时间,增加活动的时间。顺应自然,保护生机,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使生命过程的节奏随着时间、空间和气候的改变而进行调整,才能达到健运脾胃、调养后天、延年益寿的目的。

有一种睡前养生方法可以很好的顾护阳气,这就是按摩腹部。具体方法是:仰卧床上,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在肚皮上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200次左右即可。一来有利于促进消化,排除脾胃湿毒,二来有助于腹部的保暖,有利睡眠质量。还有一个方法是“提肛”,可固精益肾、提振阳气。

雨水时节,这3样帮你挡住“倒春寒”

山药丸子养脾胃

春天其实是各种慢性胃炎、胃溃疡高发季节。因为春季与五脏中的肝脏相对应,肝气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

甘味食物能滋补脾胃,首推山药,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品,不妨做山药丸子。

做法:把山药洗净上锅蒸熟,去皮,切小块后,放入保鲜袋中,用擀面杖压成泥,放盐、胡椒粉、海鲜粉、熟糯米粉拌匀,揉成球状即可。可搭配西兰花、红椒丝一块吃。

韭菜合子助升阳

雨水后,环境逐渐舒适,各种细菌也活跃起来。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康复教研室主任郭海英提醒,此时注意机体阳气的升发宣疏,有助于条畅气血,进而起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一些人每到这时喜欢吃韭菜合子,不但口味鲜美,还有浓浓的养生味儿。地道的的韭菜合子里面有韭菜、鸡蛋、木耳和虾米。韭菜是民间常用的助阳食材,鸡蛋有滋补元气的作用,木耳和虾米也对心血管有好处。

做法:韭菜先洗净切碎,炒好的鸡蛋、木耳,泡发的虾米拌匀加佐料和成馅儿,盐最好包时再放。用面饼裹馅,烙至两面金黄即可。

甜汤莲子防风湿

古语有云,风为百病之长,再加上空气湿度越来越大,比较容易引发风湿病。

这段时间宜少酸增甘,喝碗莲子汤就不错,不但甘甜可口,还有防风湿的功效。而且莲子还含有较多钾元素,对调节心脏节律也有好处。

做法:先将红枣、莲子、银耳洗净,汤锅中加入1200毫升水煮开,放入红枣,转小火续煮30分钟。放入莲子和银耳续煮30分钟,最好加糖煮开即成。如果买的是干品莲子,须先泡水两小时后再煮,才容易煮得软熟。

雨水宜喝疏肝乌笋汤

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即少吃影响肝气疏泄的酸味食物,增加有补脾安胃之效的甘味食物。

雨水节气的应季食物中,能补脾安胃、疏肝利胸的甘味食物首推春笋。春笋又称竹萌、竹芽,为禾本科植物毛竹的嫩苗。中医认为,春笋味甘、微苦,性寒,可清热化痰、益气和胃、治消渴、利水道、利膈爽胃。《名医别录》记载它能“益气,可久食”;《本草纲目拾遗》说它“化痰涎,消食胀”。因此对脾气亏虚导致的食欲不振、胃口不开、脱肛等症状,或肝气不畅所致的脘痞胸闷、双胁胀痛、遗精、月经失调等症状,以及胃气不和导致的痰多恶心、大便秘结等症状,均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对长期肝脾不和所致的形体肥胖、痰涎壅滞也有很好疗效。

春笋作为药食同源的佳品,在雨水节气制膳,可起到疗疾防病的作用。下面推荐几个药膳供大家参考。

疏肝乌笋汤。

乌鸡半只,春笋片100克,当归5克,黄芪10克,红枣8枚,生姜15克,麦芽10克,花椒6~8粒。将乌鸡洗净斩块,冷水下锅,加花椒焯水;当归、黄芪、麦芽洗净,装入茶包;与红枣、乌鸡、生姜一起 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煲1小时左右;然后放入春笋片,加盐调味,再煲15分钟即成。喝汤吃肉和笋,隔天1次,可补血养肝、疏肝理气,适用于肝阴不足导致的脸色苍白、四肢麻木、抽筋、多梦等症状,以及肝失疏泄所致的胸胁胀闷、心烦易怒、腹胀、遗精、月经失调等。

春笋粥。

鲜竹笋段200克,南杏仁15克,薏米30克,粳米100克,一起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用中火煮至米烂成粥。隔日1次,有和胃消痰之效,适用于胃气不和、痰浊内盛所致的呃逆、胃胀、痰多、便秘等症状,对形体肥胖、痰涎壅滞也有疗效。

春季该如何养肝?

闭眼睛

肝脏和眼睛是相通的,肝主藏血,肝主目,所以养肝首先可以养目。可以固定远方一个大型物体为目标。眼球从左到上到右再到下再回到左,完成一个大圆圈。记住保持头部不动,就眼球动。转动10圈后,再从反方向转动10圈,能有效缓解眼疲劳和提高视力。用眼疲劳的话闭闭眼睛也能很好地达到养肝明目的功效。

压护肝穴

按摩穴位,也是非常直接的护肝方法。护肝穴为双乳间的膻中穴。双手相叠,上下往返膻中穴30次,可舒畅气机,刺激胸腺,增强免疫力。足三里穴也是护肝穴,握拳捶打,可以达到补肾养肝,固护脾胃的功效。

做护肝操

干洗腿:两手紧抱一侧大腿根部,稍用力向下摩擦到脚踝,然后再往上到腿根。或也可揉腿肚,即以两手掌夹紧一侧的小腿肚,旋转揉动。

喝枸杞粥

枸杞护肝明目是绝对好的食物。枸杞可直接吃也可以泡水,还能做药膳和粥。先将大米煮成半成品粥,然后再加入枸杞,煮熟即可食用。枸杞粥的功效,对眼部疲劳、头晕目眩等症状有缓解作用。肝炎患者喝枸杞粥,则有保肝护肝、促使肝细胞再生的良效。

(来源:人民健康网综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