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女性保健  女性用品

老年人注意体位性低血压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12-2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老年人注意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老年人更多见,尤其是服用多种降压药的患者,在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可达20%,75岁以上人群可达30%,在住院和养老院的老年人中可达50%。

体位性低血压的定义

体位性低血压(PH)又称直立性低血压(OH),是指从卧位转为坐位或立位时,或长时间站立出现血压突然下降,收缩压下降≥20mmHg和/或舒张压≥10mmHg,而心率保持不变,同时伴有或不伴有低灌注症状。这些症状包括:头昏、头晕、视物模糊、乏力、恶心、认识功能障碍、心悸、颈背部疼痛。

或立位时,收缩压下降大于10mmHg,心率保持不变,伴有眩晕或虚弱即可诊断。

体位性低血压的危害

主要是晕厥、跌倒、心血管事件,脑血管事件等等。

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的患者脑卒中、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是同龄无体位性低血压者的2-3倍。

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特点

体位性低血压可能有症状,也可能无症状。常见临床表现为在体位改变如由卧位,蹲位或久坐位突然起立时出现头晕、黑蒙、乏力、恶心、视物模糊、面色苍白、冷汗等。

持续时间多在5-10min,也有的长达20min。严重者可以发生晕厥,癫痫样发作,跌伤骨折、TIA及心绞痛发作。

无症状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发生跌倒和晕厥的危险更高。

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的病因

① 衰老致心血管系统退行性改变,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血管顺应性因动脉硬化而降低,心率反应减弱,使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在老年人群明显上升。

② 药物因素如老年人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α受体阻滞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硝酸酯等)、某些抗精神病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抗肿瘤药物等容易引起老年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③ 导致容量不足的疾病:脱水、出血、肾上腺危象等。

④ 心血管疾病:主动脉瓣或二尖瓣严重狭窄,梗阻性心肌病,多发性大动脉炎,心衰等。

⑤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干损伤,多发性脑梗死,脑萎缩,脊髓病,帕金森病。

⑥ 周围神经病变:淀粉样变形,酒精中毒,糖尿病,单纯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病机制

大动脉弹性降低、顺应性下降致血管舒缩调节血压能力减弱;RAAS活性降低、β受体敏感性降低,反射性地抑制迷走神经、兴奋交感神经维持血压能力较差。

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反射性地抑制迷走神经、兴奋交感神经维持血压能力减低。

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降低,通过心-肾机制调节血容量、血压作用减低。

老年低血压的诊断方法

① 测定立位和卧位的血压

先测平卧位,至少平卧2分钟后测定,然后迅速立起,在1-3分钟内再次测定。若收缩压下降≥20mmHg和/或舒张压≥10mmHg即可诊断。

注意有的体位性低血压患者表现迟发性低血压,对于主诉症状明显的患者,若3min内血压下降不明显可以适当延长(多在5-45分钟)测压时间。

② 直立倾斜试验

对于有晕厥史的患者,有条件时可以做直立倾斜试验(HUT)。注意同时监测心率反射性增快,而自主神经功能衰竭者心率增快不明显。

病因诊断

首先应考虑有无可以消除的诱因如脱水或失血等血容量不足的情况,然后考虑有无药物作用,这是最常见的体位性低血压原因,其中利尿剂、α-受体阻滞剂、三环抗抑郁药、硝酸盐和β-受体阻滞剂报道较多。

最后是患者基础疾病的诊断,需要进行心脑血管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必要检查以明确病因诊断。

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的治疗

① 变换体位时,逐渐变换体位,使机体有时间调节自主神经。有口诀叫改变体位“三部曲”:平卧30秒,坐起30秒,站立30秒,在行走,尤其是夜间,如起床或行走时出现头晕、两眼发黑、应立即蹲下或躺下,呼叫他人帮助。

② 提高患者对体位改变的耐受。卧位过久将加剧体位性低血压,对活动受限的患者应增强下肢收缩,帮助患者在床上进行双下肢锻炼,防止下肢肌肉失去适应性。

对于病情严重者可采用高至腰部的下肢弹力袜,利于静脉回流,站立时使用,平卧后取下。

站立时,可间歇踮脚尖,或双下肢交替负重,通过肌肉收缩,促进静脉回流。

夜间睡眠时抬高床头,采用半卧位(5-20度),可减少夜尿,保持血容量。

③ 坚持适当的锻炼,增强体质,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劳累和长时间站立,患者进餐后2小时内避免过度活动,尤其在早餐后更易诱发体位性低血压。

避免过度用力,这些动作可增加胸腔压力,减少静脉回心血量,降低心输出量。避免直接日晒或热水澡。

④ 合理饮食,补足营养,避免过饱,宜少吃多餐、低糖餐、禁酒。

病情允许时,可适当增加水和盐的摄入:可摄入盐多达10g/d,饮水2.0-2.5升/d。

⑤ 对少数患者,可给与药物治疗,如中药补中益气丸、生脉饮,并可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本文转载自爱心脏,作者许英淑医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