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女性保健  饮食调理

痛风的早期防治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4-0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中医学很早就对痛风有了较多的认识,认为痛风是属于痹证范畴的一类疾病,痛风的发生是由于外受风寒湿之,内有正气不足且平素多食用肥甘厚腻、海味发物或饮酒当风而导致湿热痰瘀之毒流注四肢而致病;而现代医学所认识的痛风是一组异质性疾病,是遗传性和获得性引起的嘌呤代谢障碍和尿酸排泄异常。

  ○临床常见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结晶沉积所导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及间质性肾炎,严重者可出现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现代医学认为痛风是由于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增高,而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部位及皮下组织而致病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急速提高,痛风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有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在东营、曰照和威海3巿调査发现1995-1996年痛风患病率为0.0352%;而2004年山东沿海地区痛风患病率为1.14%(10年内增加了3倍多),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94%、女性为0.42%,男性痛风发病风险是女性的5.3倍。痛风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病种之一。

  ○因此对痛风进行积极有效的防治已经引起了医学界乃至全社会的关注。然而到目前为止对于痛风尚没有找到完全根治的办法,且该病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因此如何积极有效的预防该病的发生、控制痛风患者的病程进展,减少痛风的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比单纯的痛风发作时的治疗意义更为重大。现将近十年医学界对痛风病的預防研究作一简单综述。

  ●李中南等通过实验研究萆苓祛痛方能够明显尿酸钠所致大鼠的踝关节肿胀;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的血尿酸水平;疗效显著高于别嘌醇组。对于治疗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及预防痛风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意义。

  ●唐爱华等从中医治未病思想出发,提出通过饮食有节,谨和五味,以达到预防痛风的效果,指出饮食以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注意五味调和,避免五味偏嗜太过,在痛风的防治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还指出,针对痛风家族史有痰湿体质者,运用中药等改变体质,调节之偏颇,可减少痛风的发病率。

  ●现代医学认为原发性痛风病多是由先天性嘌呤代谢紊乱引起,其发病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并具有一定的家族性,其内容可能涉及生物学、遗传学等诸多医学领域。

  ○临床上很多学者提出通过对患者进行家族普查及尽早发现无症状痛风高危患者,并进行早期干预预防和通过对人类基因的研究,以提高对痛风病的认知,进而提出相对应的预防治疗措施。这一预防思想主要是通过对患病家族普查和进行痛风基因水平的研究来说实现的。

  ●原发性痛风发作时关节滑膜细胞可分泌产生诸如白细胞介素等一系列炎症因子,而出现局部炎症细胞的浸润,出现组织结构的从而导致关节功能的障碍甚至消失。

  ○有实验:白细胞介素—18(IL—18)作为一种前炎症因子,在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时血清中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同时有研究指出:编码IL—18的基因位于人类第11号染色体11q22.2—q22.3上,在众多的多态性位点中研究最多的是启动子—607/—137两个SNP位点。

  ○研究显示IL—18启动子—607C/A和—137G/C能影响IL—18启动子的活性。因此,编码IL—18的基因与痛风病的易感性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

  ●南海荣研究指出,有实验通过应用遗传学研究痛风患者基因谱,发现了嘌呤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一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52磷酸核糖212焦磷酸(PRPP)合成酶(PRS)等多基因位点突变,提出绝大多数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并认为应用生物学技术,从水平到群体水平进一步明确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临床发病机制以及流行病学特点,可以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痛风提供科学依据。

  ●阎冬梅等呗主张在痛风的间歇期或慢性期应该治病求本,从健脾补肾之求本出发,结合温通化浊散结之兼治标证,选用六味地黄丸合二陈汤,来预防痛风的再次发作。

  ●刘安和等报道运用茶色素预防原发性痛风关节炎反复发作有较好的效果,其研究指出口服茶色素患者3个月以后痛风复发次数明显低于口服丙磺舒、别嘌呤醇常规治疗组患者,且指出茶色素和降脂酰胺防治痛风有部分相同的原理,对于临预防痛风的反复发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邓棋卫等通过针对痛风的病因和体质进行调养,从饮食和运动养生上针对痰湿体质进行治疗,而针对已发病患者,则辨证分型,进行有针对性的调养。

  ○湿热痹阻型患者应多休息,多喝水,清淡饮食,忌肥甘厚腻及饮酒,配合中药外敷;

  ○血淤痰阻型患者应多注意功能锻炼,日常生活注意保暖,配合关节理疗及局部热敷;

  ○肝肾亏虛型患者应注意保养,补肝肾,配合运动量少的运动锻炼,对于防止痛风的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的意义。

  ●综上所述,痛风对人们生活健康的危害已经被全社会所广泛认知,针对痛风病的预防的研究也巳经很丰富,主要包括预防痛风的首次发病、预防痛风的反复发作、预防痛风并发症的发生、预防痛风发展为痛风性关节炎等四个方面,而目前较常见的预防方法主要包括饮食、生活调养、药物预防、遗传学预防等几个方面,而随着中医体质学的发展,也有不少医家开始关注从体质角度探讨痛风预防的相关问题。

  ●体质学说是中医学的一个特色,从体质角度来说,人的某种体质类型是对人体某一阶段整体状态的评估。从中医发病角度来说,痛风病的发生必然与人体这一特定阶段的体质状态有一定的联系,因此,从中医体质角度,整体动态地把握痛风病的发病规律对临床预防痛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痛风病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并有发病低龄化现象,因此,如何在传统预防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医体质学说的相关理论,做好痛风病的预防工作,是今后痛风防治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