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女性职场  人际交往

不能光靠切脉 中医也要拥抱5G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10-1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更多精彩 扫码观看

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中医呼吸系统疾病专家张忠德。 南都记者 张志韬 摄

人 物

张忠德,广东省名中医,博士研究生导师,呼吸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国家级中医药防治呼吸道传染病研究室主任、“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传染病学)学科带头人、岭南甄氏杂病流派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在武汉抗疫期间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专家组副组长、国家援助湖北第二支中医医疗队队长、广东中医医疗队队长。

岭南中医药如何守正创新?南方都市报邀请中医药名家大师阐释他们眼中的中医药“守正创新”之道,以助力新时代广东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快实现从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的跨越。第四期南都专访了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中医呼吸系统疾病专家张忠德。

2003年抗击SARS,那场“战疫”广东中医和其坚守的体系最终取得了骄人成就;2020年抗击新冠,又是一场人类与恶性传染病之间的遭遇战,中医再次发挥特色优势取得了阶段性战略成果。两次抗击疫情,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中医呼吸系统疾病专家张忠德都冲在最前线。归来后,他很快就根据武汉一线的临床实践,整理出了一套新冠肺炎中医医案精选,结集成册,用中医的方法论,为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贡献中国智慧。

在他办公室里挂着一幅“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条幅,这也许正是这位坚韧又细腻的中医专家的真实写照。“现在我们说守正创新,就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守中医的理论体系、思维方法,尊古而不拘泥于古,培养跟得上时代潮流的现代中医”。

名医成长

高考填报广州中医药大学 走上中医路

从学习中医,从事中医药事业之初,他就被人称为德叔。“德叔、德叔地叫了30多年,而今好多小朋友都叫我德爷爷了”。

并非中医世家出身的他,高考填报了广州中医药大学,就此走上了中医道路。被中国医学史上的那些医家巨擘所深深吸引,一头扎进了浩如烟海的中医理论和中国文化中,如饥似渴地学习、领悟着和现代医学体系截然不同的“阴阳五行、寒热正气”。

“高中阶段大家接受的文化教育背景是一样的,为了考试好,实际上对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面是不广的。但在进入到中医理论体系学习当中时,我就发现了许多引人入胜的地方。”在他看来,中国能够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断代延续的国家,中医及其理论体系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医中药在中国古今历史上的历次疫病流行中,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张忠德坦言,学医非常辛苦,学中医就更加辛苦。为了弄懂中医理论,他阅读了大量书籍,大二开始接触医案,大三开始跟着老师查房,管理病人,“有一段时间,甚至到了着魔的地步,看见危重病人就两眼发光,跟着老师查房,不眠不休地思索着中医药和疾病对抗的原理”。

走“守正”之路 临床学习益处无穷

学医路上,两件事情对张忠德的影响最大。首先就是真正开始接触临床。“很多东西要去学,从插胃管、打针、抽血、总结汇报病情,写病历。这都需要用功地学,用功地看,3个多月后,才开始有了从学生到医生的临床思维。”医学和其他学科略有不同的地方在于,理论始终要和临床实践相结合。“做得更多,思考得更多,就更有提升,更能体现一份付出、一份收获。”

医学还是一门经验积累型的学科,实习、见习期间,张忠德是整个医院跑的大忙人。除了本职工作,还要满医院地找名医“偷师”。“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整个社会对中医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中医的使用度比较窄。中医医疗水准也不突出,有老专家,但并不规范有序和普及。”即便如此,张忠德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中医梦想。

第二件对他影响深远的事,就是他所履职的广东省中医院开始集中力量培育中青年骨干,给中青年医生“加担子”。当时的院领导明确提出,广东省中医院乃至整个广东中医的未来,肯定需要中青年骨干来独当一面。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医院提出的很多方案是较为严苛的,“5年完成不了课程,不能提升职称”,“跟着中医大家学习、疑难病例讨论”。不仅学习中医,还要和中山医、省医这样的大型综合医院学习现代医学的理论体系。“于是形成了这样一个氛围,你必须去学,而且是主动地要学、想学、必须学。持续到现在,我们公布一个招收5人的师承项目,报名者可能就多达数十上百人。”

按照这一体系培养中医生,五年后就能呈现明显的优势,十年后就能崭露头角,十五年后就能成为领域内的翘楚。学医是一道漫长的学习曲线,学习-研究-临床结合的三点一线,即便成了医院领导、学校领导,张忠德也一直在亲身验证,未曾放下。“当时有些医生为此选择了离开,但坚持下来的都成了领域内小有名气的专家。”

守正创新

抗击非典和新冠肺炎 中医敢收敢治

亲历了抗击非典和抗击新冠肺炎两场遭遇战,张忠德对广东乃至全国中医的发展有了更为深刻的领悟。

2003年抗击非典,在中医药抗疫方面,广东是最为突出的,广东省中医院是主战场之一。面对这场事先没有准备的遭遇战,广东中医人没有一触即溃,敢收、敢治而且能够治好,最终取得了成功,“我们摸索推出的第一版中医临床救治指南,最后成为全国推广的方案”。

张忠德表示,这和广东省委省政府、大学、医院多年来长期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专科建设及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历史原因导致的文化断层是客观事实,但只要重视人才培养,重视理论和临床实践结合,中医药事业完全可以发展起来,重振辉煌。”

此次抗击新冠疫情同样是遭遇战,经历了前期无序后,一大批现代中医人去了湖北、武汉,通过实践,很快将无序变得规范。将中医理论体系和现代医学科技相关的文明成果结合在一起,最终取得了成功。

不能光靠三根手指 中医也拥抱5G时代

德叔表示,物理学家发明的CT、MR,中医要用,胃镜、纤支镜,中医也要用,“以前的望闻问切,只能看到患者的咽喉、扁桃体,现在能看得更加深入了,为什么就不能够用?任何不和当代科技结合的思想、体系,最终都只能是博物馆的陈列品”。

张忠德表示,当下仍有两类人不懂中医、黑中医。一类是别有目的,一类就是干脆不了解,觉得中医就只能停留在宋元明清时代,现代呼吸机不能用,用了就不纯粹了。“明代时没有胶管导尿,中医用葱管来代替。所以我们要守正,也要创新。要传承中医的灵魂和精华,那就是思维方法和理论体系。创新则是要跟上时代,不是只停留在三根手指(切脉),中医也要生活在5G时代,更信息化的未来。”

在张忠德看来,中医药要发展,首先还是抓住两个核心问题,其一是在基层大力推广,广泛普及常见多发疾病的中医药防治方案。另一个就是社会精英层要体会到中医的疗效,“中医不需要‘神话’,也不要捧杀中医,对那些诋毁中医者最直接的反击就是疗效”。

对 话

中医发展的瓶颈 还是人才匮乏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国家和省里都提到了中医发展要守正创新,作为一名前辈,您觉得在中医这个宏大领域里,什么是“正”,应该怎么去“守”;什么是“新”,怎样去“创”?

张忠德:守正,就是守中医那一套理论体系、思维方法,中医有很好的内容。现代的少数中医人只是用中医的药,而忘记了四诊八纲、阴阳五行,那不是守正。

创新则一定是吸收精华,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把现代科技成果融入中医理论体系,我们在武汉推中医药抗疫的“三方三药”就是创新。古代文明有其时代局限性,所以我们的创新还要有一个剔除糟粕的过程,尊古而不拘泥于古,这句话就是对中医“守正创新”的高度概括。

南都:国家、省为岭南中医发展描绘了一幅蓝图。在您看来,5-10年后,中医会发展到什么阶段?实现这样的蓝图还需要突破哪些瓶颈?

张忠德:不论是去年国家召开的全国中医药大会,还是今年7月2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的省中医药大会,都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广东的中医历史渊源深厚,沉淀很好,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有了基础,加上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迎来了最佳时机。

未来广东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不仅大而且强。不仅是中医医院强,整个康养、药物研发、种植以及和中医药相关的全链条都会变强。

关键的瓶颈还是在于相应人才的匮乏上,我们要培养出千万个能用中医临床思维解决问题的现代中医师来,这也是努力方向。

统筹:尹来 游曼妮 王道斌 马建忠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实习生 萧嘉佳

麦晓婷 通讯员 宋丽萍 王军飞

摄影/视频:南都记者 刘威 张志韬

实习生 陈俏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