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女性减肥塑身

【地评线】70年,看“民生账本”助力市民收获更多“幸福感”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9-3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收入多少钱,花到哪里去,钱怎么花的,如同每人家里都有本账一样,政府也有自己的一册账本,就是通常所说的财政。新中国成立70年,伴随着经济腾飞,北京财政实力逐渐增强,本市收入规模由1949年的2386万元壮大为2018年的5785.9亿元,翻了24249倍,支出规模也相应大幅增加。

新中国成立时,经济一穷二白,市财政局数据显示,1949年,全市财政地方收入为2386万元(折为新币),全部上缴中央,支出规模很小。到1977年,全市财政收入完成42.8亿元,支出17.7亿元。而到2018年,本市财政收入完成5785.9亿元,支出规模也达7175.9亿元,实现从一穷二白到国富民强的历史性跨越。

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教育、养老、医疗、社保、住房等各项民生改善,都能看到财政资金的身影。 “政府账本”反映着城市经济的变迁,也折射着百姓的民生之变。

减。2018年,本市推出降低增值税税率等系列措施,共为企业和社会减负约400亿元。2019年落实中央减税降费政策,同时在地方权限范围内顶格减征小规模纳税人房产税、资源税等“六税两费”,预计全年将为市场主体新增减税降费近1800亿元。在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的今天,北京通过减税降费为企业“减负”,激发市场活力,确保减税降费红利充分释放。

投。在财政投入方式上,北京已经从过去“点对点”直接打入财政资金,变为现在的打好财政政策工具“组合拳”,更多采用股权投资、基金、贴息、注入资本金等间接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发挥财政投入的引领、放大作用。北京市设立系列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向高精尖产业汇聚。这种投入,是财政收入引领社会资本投入的一种有益尝试,对于全面推动“四个中心”建设,推动高精尖产业集聚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补。为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北京市不断完善公共财政制度,不断加大民生保障类支出比重。数据显示,本市用于民生方面的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保持在八成以上。以今年为例,包括教育、交通、农林水利、医药卫生等民生方面,财政投入就达上千亿元。多年来,北京财政始终坚持厉行节约,按照“只减不增”的原则从严从紧编制“三公”经费预算,确保将经费投入到保障和改善民生相关领域,补短板、兜底线,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晒。财政不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还要告知于民,让百姓对政府的钱如何花有更为直观的认识。70年来,本市财政透明度也在不断提升,2019年,本市财政信息公开已连续5年蝉联全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榜首。自2011年起,北京市不断扩大公开部门决算范围,不断细化公开内容,不断调整公开方式,打造市级部门决算的“北京模式”,让百姓把“政府账本”看得明明白白。

“减、投、补、晒”四个字,不仅折射出北京财政投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真实一面,更反映出北京“用政府的‘紧日子’换民众的‘好日子’”的最大诚意。70年来,北京“民生账本”的一笔笔支出,让百姓切实体会到了民生账本的厚度与温度,助力百姓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文/逯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