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女性职场  单身丽人

恐同教材案原告败诉背后,同性恋真正去病化仍面临哪些障碍?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9-0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19年前发布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曾开启中国大陆的同性恋去病化之路,但仍然将“自我不和谐的同性恋”(即无法认同性取向而伴发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归类为性指向障碍。19年后,这份几乎在精神医学界已经淘汰不再使用的疾病分类诊断标准,仍被一些心理类教科书采用,同性恋群体的污名化问题依然待解。

3年前,广州女孩西西在大学选修课课本中发现,暨南大学出版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书将同性恋归类“性心理障碍”,并在书中劝诫大学生不要接触非法渠道的与性有关的音像制品,“否则可能会引导性取向出现偏差”。西西认为这是对同性恋群体的污名化,课本存在知识性错误,在沟通无果情况之下,2017年7月,女大学生西西以图书质量不合格为由将出版社和售书平台京东网告上法庭。

这起民事诉讼在经历了3次延期开庭后,最终在三年后的2020年7月28日于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法院开庭审理。9月3日,西西收到了判决书。判决结果认为,图书质量不合格的主张证据不足,原告败诉。

虽然诉讼的案由系图书产品质量问题,但无论是西西的出发点,还是媒体对此案的关注点,都落在同性恋群体的反歧视上,因此此案也被称为“恐同教材案”。西西目前已决定上诉。

恐同教材案败诉背后,实际上也反映出在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上,在国内的语境下,同性恋去病化之路尚未完全走完。

大学生教材如何描述同性恋?

西西使用的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如何描述同性恋内容的呢?

西西告诉南都记者,她购买到的涉案教材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13年版。该书对同性恋的描述如下:

除此之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13年版还这样写道:

大学生不应接触非法渠道的与性有关的印象制品与物品,因为可能从中获得不恰当或错误的性信息,更严重的可能会引导性取向出现偏差。

为何以图书质量不合格为由起诉?

“教材里面有这样不友好的描述(其实也是错误的描述),如果读者本身是性少数群体的学生,这就是一种权益的影响”。该案一名代理律师介绍,教材有别于其他图书,很多学生都会用到这些教材,大多数学生往往不会质疑教材的权威性,这可能会加重同性恋群体的心理负担。

西西和代理律师将这起诉讼视为“影响性诉讼”。他们希望通过诉讼的形式,引发全社会的关注,引导社会公众对同性恋群体去污名化。

至于“以图书质量不合格为由起诉”则是一种诉讼策略。西西认为,书中关于同性恋的表述存在知识性的差错。原告一方邀请了一名图书编辑对案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书做了审校,包括同性恋表述在内,该书的编校差错率为万分之1.9409,超过《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的标准差错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