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女性职场  人际交往

时评少年说:舆论狂欢“窃格瓦拉”,为何只拿 “不打工”说事?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5-1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时评少年说:舆论狂欢“窃格瓦拉”,为何只拿 “不打工”说事?

| 广州市执信中学 高一 冯健恒

疫情期间,之前放下狂言“不可能打工”的周某出狱的消息博足了眼球,在这个特殊时间再次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讨论。

许多网红经纪公司看到了商机,在周某出狱当天便恭敬地在门口等候,打算签约这一位噱头十足的“大明星”。但是在潮水般的采访中,我们即便隔着口罩都能看到周某的尴尬与不安。他反复强调自己“不会打工”,不料反而引来了记者更带调侃的追问。在周某的窘迫之下,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暴露出来:我们的娱乐究竟建立在什么之上?

仔细想想,我们是因为周某行为值得学习,才让他成为大众关注的网红吗?未必。真正让我们感兴趣的,是周某犯罪后斗气的一句“不打工”,让我们惊诧之余又觉得十分滑稽。

最开始,大家还是对周某丝毫不想反悔的表现而进行嘲讽,但时间一长,网络上竟也开始散布希望“不劳而获”的论调。周某成为许多网友吐槽工作的“挡箭牌”,成为“精神领袖”,厌恶工作、甚至厌恶社会的情绪正在暗流涌动。不可想象,当周某成为了签约网红,当他这一句话成为社会接受的信条时,后果将会怎样。

不过这也只是周某一时口快,在后续许多采访中,我们还是能看到周某作为一个普通人具有的对家庭、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劳动的尊重。“好几年没见过家人了,想回家种田”是他讲的最多的话。可惜网友们只会记住“不打工”这句“至理名言”,无论周某如何澄清,大家总是乐于将“不打工领袖”强加于他的身上。

我们现在还是在谈论这个人吗?或许不是了。如今网络上流传的“周某”早已成为一个符号,而这个符号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他们更愿意接受那个口出狂言的“周某”,更愿意对着一个小丑般的形象百般嘲弄来娱乐自己;而不愿意看到改过自新的周某,因为当他改过自新,便会少了许多茶余饭后的谈资。

在这个信息高速流动的时代,我们关注的早已不是网红本人,而是给网红身上下好的定义,我们喜欢对这个定义进行热烈的讨论,而非讨论网红。人最本质的个性被忽略,大家更习惯由观众定义网红,网红却不能选择展示给观众的形象。

这些定义,或许是网红的一时过失,或许是一句荒谬的言论,一旦暴露在视线下,大家就会“群聚而笑之”,还不许他改正。当今网络娱乐氛围的畸形,大家有目共睹,却很少人想要做出改变,这导致了网红效应会长期存在。因此,矫正网络中的价值观,防止“周某”作为“不打工精神”的形象而被大肆炒作,至关重要。

古斯塔夫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