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女性职场  人际交往

博智林基础技术研究院博士:公司已聚集3400多机器人领域人才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8-1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在博智林机器人总部大楼里,已经聚集了3400多名国内外优秀研发人才,均年龄30.5岁,其中博士、硕士占比超过26%,海归人才超过180名。现有在研建筑机器人50余款,其中近40款已投放工地测试应用。

当前,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应用为代表的“新基建”驶入快车道,机器人产业也是顺德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方向。

对顺德来说,发力机器人产业的路径并不只有“引入”,还有本地企业的转型,例如碧桂园。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 公司基础技术研究院陈博士

南都:作为科技创新型人才,如何看待顺德科技创新的发展机遇?

陈博士:第一,随着“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实验区”政策的发展推动,会进一步通过广佛同城、深中通道,加快人才流动,加上地方政府非常好的人才政策如“德才卡”、“人才房”,人才集聚效益会更佳明显。

第二,当前顺德的大量的加工产业正处于技术变革关键时间节点,为智能制造、建造等产业提供了庞大的产业基础。同时,顺德大力引入、打造高新科研技术高地,这两者融合,能产生化学效应,支撑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诞生了一批工业、服务、建造机器人、自动化企业,推动着5G、AI视觉、数字孪生、智造云等技术及产业的发展壮大。

第三,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成立以来,以建筑机器人及相关智能设备、装配式等研发、生产、制造、应用为核心业务,招募了3400多名国内外优秀研发人才,将建筑机器人与装配式建筑、BIM技术、EPC总承包全面融合,统筹发展“建筑机器人+装配式”的建筑设计、生产、采购、施工及设备制造、运输、装修和运行维护等全产业链,提升施工安全质量、提高工效、维护健康、减少污染,助力国家构建高质量建造体系。

南都:请介绍一下您所负责的项目?这些项目可以如何帮助建筑机器人更好地在工地作业?

陈博士:例如测量机器人项目,可以通过高速、高精度3D成像,通过自研核心算法,自动分析建造施工场景,生成一系列测量图层,精准引导建筑机器人进行作业。引导包括机器人“脚步”导航移动,以及“手部”作业,让建筑机器人在实际施工场景智能化、精准化。测量机器人项目还可直接用于房屋建造过程的施工质量检测,实现检测过程客观化、标准精确化,相当于“双眼”。当前已经初步完成产品化工作,即将投入实际测试应用。

这款测量机器人只是公司在研项目中的一款。目前博智林在研建筑机器人有50多款,覆盖建筑施工的主要工序。地面整平机器人、地面抹平机器人、预制内墙板搬运机器人、外墙喷涂机器人等30多款产品已投入工地测试应用,10多款进入产品化阶段。

南都:在践行科技创新方面,顺德相关政府部门给了哪些扶持和帮助?

陈博士:在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方面,政府组织了区级科技计划项目,从研发、实施、成果转化等各方面加强了对企业的引导、扶持,组织开展各种创新服务并提供资金支持,提高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和信心。还邀请专家举办一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资金使用等相关的讲座或培训。

科技创新大会上表彰奖励创新企业和科技人员,形成了重视科技创新的氛围。

南都:疫情给我们所在的科研项目领域,带来了哪些新的思路方向或者发现了哪些新的机遇?

陈博士:第一,无人化智能设备需求空间非常大,疫情从某种意义将其在特定场合补充需求变更为刚性需求,接受程度明显提高,加速了整个行业的发展,也坚定了行业技术从业者对产业的信心与责任心、加强了使命感。以我所在的视觉图像处理、传感器研发、基于3D点云图像智慧测量机器人的研发领域,产业变更、智能建造的强劲需求背景下,随着博智林建筑机器人快速成熟,相关技术会批量地应用于建筑机器人,赋能其精准施工能力;同时,针对疫情,公司的基础技术研究院进行了智能人脸识别终端(测温款)产品研发、设计和验证,在进行不断的产品迭代之后,测温精度等产品性能已达到了体温初步筛查的要求。

第二,疫情期间部分劳动密集型传统企业受较大影响,从长期看,传统制造、建造行业转型升级必将加快。企业将加大机器对人的替代,一批无人工厂、无人车间会不断涌现,一些传统“工业机器人”会得到进一步发展,但最有前景的应该是智能机器人,具备环境感知能力、自主决策、动态环境下高效的作业能力,其同建筑行业、农业、特种制造业的结合值得期待。

统筹:何惠文、路漫漫

采写:南都记者 路漫漫、胡嘉仪 实习生 徐慧莹、刘钰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