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女性职场  人际交往

广州将城市洪涝治理纳入“十四五”规划,将实行最严源头管控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9-0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9月2日,广州市防暴雨内涝工作情况专题新闻发布会(2020年总181场)举行。广州市水务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冯明谦表示,广州市目前已将城市洪涝治理纳入“十四五”规划,将实行最严格源头管控措施,补齐防洪排涝基础设施短板,根据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提升广州市防暴雨综合应对能力。

广州市水务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冯明谦

超标准化暴雨易致广州洪灾发生

地处亚热带沿海,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广州市平均每年发生21.3轮暴雨,多数伴有严重的衍生和侧生灾害,主要集中在长达7个月的汛期。其中前汛期为4至6月份,占比50.2%;后汛期为7至10月份,占比35.7%。典型的洪涝灾害大多发生在五、六月份。

广州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岳炎指出,在今年“龙舟水”(5月21日至6月20日)期间,广州市平均降雨量已达643.7毫米,居历史第4多,比常年“龙舟水”降雨量偏多83.8%。全市共经历15轮较强降雨,市防总共启动三防应急响应40次,其中防暴雨内涝应急响应32 次;防汛应急响应6次;防风应急响应2次。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陈文龙表示,作为高度城市化地区,广州容易产生热岛效应,加上广州天然的气候条件,将导致超标准化的更加频繁的短历时强降雨现象出现,更容易产生洪涝灾害。

据统计,从1990年至2016年,广州市城区不透水面积从250平方公里增加至510平方公里。对于排水管道标准,广州新城区排水管网仅按“3年一遇”的排涝标准设计,而老城区83%左右排水管网为“1年一遇”的排涝标准,仅9%达到“2年一遇”的标准。

陈文龙指出,过去,广州重地上轻地下的发展理念,没考虑生态理念、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城市化发展对渗水蓄水排水设施保护不足,加剧了城市的防洪排涝压力。原有的农田、绿地等透水能力强的地面被不透水的“硬底化”水泥地面所取代,以前城市内存在不少的农田、风水塘、河道、湖泊等“天然调蓄池”被填平、占用,导致雨水的下渗量和截流量下降,径流峰值增加,暴雨汇流的速度加快。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陈文龙

稳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陈文龙表示,应当强化源头管控和海绵城市建设,严格工程审批,把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作为城市建设重要指标加紧约束。同时对标国际先进标准,统筹同步开展市政排水规划和防洪排涝规划,建设科学、高标准的城市内涝防御体系,加大城市内涝治理资金投入,加快补齐防洪排涝基础设施短板。

2017年,广州市印发《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5)》,提出到2030年,80%建成区达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0%的目标要求。2019年6月,广州市公布《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8-2035年)》草案,规划到2035年,全市水面率达到10.2%。土地出让、规划审批等阶段严格保护水系、湿地等生态资源,加强河湖管理范围建设管控,规划控制新建建筑工程不得进入河湖管理范围,预留足够的生态空间。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邓堪强表示,从规划编制层面,广州市针对建成区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不同特点“因地制宜”,通过确定总体目标策略、管控分区和远近期建设任务,稳步推进建设海绵城市。

从规划的行政管理层面,将按照合法建设用地规划条件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支持,载明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明确引水径流控制力、透水铺砖等指标,传导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要求。同时,将在核实规划条件阶段落实规范条件和行政许可的审批要求,并按照广州市水务局的意见,对社会投资类工程明确采取管理措施,将相关副本交付给用地单位。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邓堪强

已将城市洪涝治理纳入“十四五”规划

冯明谦表示,目前已完成珠江堤防达标提升建设182.26公里,占总建设任务的99.68%,珠江广州防洪(潮)标准达200年一遇。近三年,广州市累计实施完成排水改造工程近200余宗,完成168个倒灌隐患点整治,有效应对了今年台风“海高斯”风暴潮。

今年4月,广州市梳理并公布全市128个“积水点”,分4种等级。其中严重等级有11个,中度等级有15个,轻度及非常轻微等级共73个。冯明谦表示,在梳理出易积水点后,广州市4月公布了责任单位、责任人、抢险布防责任人名单,并制定出“一点一策”方案,其中95个需采取工程措施,33个采取管理措施。

截至目前,33个采取管理措施积水点和61个采取工程措施积水点已基本完成管理,还剩67个采取工程措施积水点需继续推进。“剩下的积水点管理存在较大管理难度,将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完成管理。”冯明谦说。

据了解,广州市目前已将城市洪涝治理纳入“十四五”规划。冯明谦介绍,广州市将实行最严格源头管控措施。规划建设阶段做好防洪排涝风险评估,落实水域占补平衡,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提升自然蓄水排水能力,到2025年实现40%建成区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0%。

同时,将贯彻污涝同治理念,不断完善大江大河治理体系,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加强山洪灾害防治,强化海堤达标加固,打造生态海堤,建设海绵城市,构建韧性安全水系,老城区结合更新改造,补齐防洪排涝短板,新城区起步时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城市排水设施。

冯明谦还表示,将根据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加强排水应急抢险队伍建设和物资配备,充分运用“智慧水务”管理平台,实现自动监测、综合管理和预测预警,提升广州市防洪排涝安全保障水平。

采写:南都实习记者梁思华 记者冯芸清 通讯员赵雪峰

摄影:南都记者梁炜培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