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女性心理健康

历史的往复:1978-1992年公立医院改革(上)

  • 来源:互联网
  • |
  • 2021-01-2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医保领域领先的新媒体平台

投稿邮箱:tougao@zgylbx.com

┃来源: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中心 昝馨

新医改进入第12年。2019年,卫生总费用达到GDP的6.6%,换句话说,国家每创造15块钱的财富,就有1块钱用于卫生。在新医改启动的2009年,21块钱新增国家财富里,才有1块钱用于卫生。

卫生费用快速增长的同时,一系列改革措施被提出。医药价格改革,公立医院法人治理,医生自由执业……然而,已经被大家遗忘的是,在1980年代的经济改革浪潮中,这些举措也曾以相同或不同的面貌出现,最终归于沉寂。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今日推文,回顾30多年前公立医院曾经走过的路。全文较长,分两部分推送。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经济社会体制转型的重要阶段,从1978年提出改革开放,到1992年正式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其间14年的历史经验推动了历史的这一走向。此后经济社会体制中诸多制度安排,都与这一时期种种制度尝试的成功或失败相关。

中国公立医院在20世纪80年代的制度变迁,是这一时期经济社会变革的一个缩影。国有企业“放权让利”及双轨制的改革思路,被公办医疗机构自发地模仿、扩散。但与国企改革在1990年代走向更大规模的改制不同,公立医院经历“放权让利”与双轨制改革后,在1990年代选择了更保守的发展道路。相近的路径选择,却导向截然不同的制度取向,显示出医疗事业单位在社会变革中明显区别于国有企业的特性,也折射出经济社会体制作为整体的复杂性。

近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不乏改革举措是对1978年至1992年间卫生政策的重提,如公立医院的价格机制改革、支持公立医院医生多点执业等。 一方面,这反映了当年医疗体系所面对的问题,至今仍然存在; 另一方面,当年举措遇到的历史问题,却在新的政策语境下罕有提及,仿佛成为制度中“消失的记忆”。当年制约这些举措发挥作用的种种因素,当下是否仍然存在,势必将影响这些重回历史舞台的举措,能否发挥其所预期的作用。相似的问题或喻示着,存在一些体制性问题,盘旋于过去三十余年的历史上空;走出某种历史的怪圈,端赖于许多医疗体系之外的因素。

01

1978-1992年宏观改革背景:国企“放权让利”和双轨制改革

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决策。以权力过于集中作为经济管理体制的严重缺点,会议提出简政放权、按经济规律办事,积极发挥中央部门、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等各方面主动性、创造性等一系列举措。

“放权让利”是此阶段初期的主流思路,包括中央对地方放权、政府对企业放权、企业对职工个人放权等。1980年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旨在调动地方政府当家理财积极性、改善对地方企业管理;国有企业“扩大企业自主权”,到1980年在全国预算内工业产值60%、利润70%的6600家国营大中型企业扩及实施;允许企业保留一定利润,形成职工奖励基金、职工福利基金与生存发展基金三项基金,前两项都立足于让企业职工通过获取更多剩余索取权而激发积极性。如此形成 “中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