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女性部位保健

高质量的亲子关系,都藏着这4个秘诀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11-2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良好的沟通关系,就是亲子关系的基础。

作者丨妈小咪

来源丨男孩派(ID:boy666dj)

你和孩子之间的语言交流,还多吗?

知乎上,一位爸爸发帖求助:女儿很反感我,不愿跟我沟通,咋办?

原来,这位爸爸的女儿读初二,已经表现出明显的烦他,几乎到了讨厌的程度,在送孩子上下学的路上,父女俩几乎零沟通。

尤其是一提到学习,孩子就发火。

爸爸觉得,他算是一个三观正的好父亲,从小就接送她上下学,假期还会带孩子去国外旅行。

孩子的行为,让爸爸特别苦恼,不知道怎么办。

可怜天下父母心。

曾经的小宝贝、小心肝,变成同住屋檐的陌路人,一边是内心的失落,一边是对孩子心理问题的担忧。

评论区,一位网友@依然 对这位爸爸的问题,给出了犀利的答案:

“上下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快乐的过程,他们可以和同学说话聊天、逛书店,而父母的到来,无疑剥夺了他们的这个机会。

见到孩子就问学习,那孩子放学和在学校便没有区别,很多时候,面对父母的提问,甚至比老师的问题都难回答。”

不禁想起,之前,叶一茜也在微博上吐槽,和女儿森碟聊天,“每一句都是ending”。

叶一茜本想了解孩子看完电影之后的感想,没想到,是这样的:

真的是要多尴尬,有多尴尬;要多无语,有多无语。

仿佛一片热忱,撞了一座冰山上。

网友们表示,叶一茜和森碟的聊天模式,像极了他们和父母。

著名主持人、亲子教育专家王小骞曾总结过,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内心都要经历4扇关键之门: 感受之门、事件之门、成绩之门、打招呼之门。

同样的,在父母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也同样存在着四扇大门。

当父母成功推开这4扇门时,就拥有了高质量亲子关系的基础。

第一扇门:倾听之门

当你的孩子,3岁时,哭着对你说:“妈妈,不要去上班”,你会怎么回答他?

“妈妈得去上班,陪不了你。”

“你乖,跟奶奶在家,妈妈下班就回来。”

“你这孩子,跟你说了多少遍,妈妈赚了钱,才能给你买吃的。”

可是,无论你怎么苦口婆心、晓之以情,孩子依然“油盐不进”,每天都要上演一场“生死离别”。

这是美国效能训练中国区导师安心的一位学员的案例,其实,也发生在许多父母身上。

当孩子还不会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哭就是他们的语言。

如果父母听不懂孩子“哭”背后的语言,长久下去,就会失去了表达的欲望,将所有的一切,都留在自己心里。

后来,这位妈妈通过导师的指导,学会倾听和引导女儿说出自己的想法,渐渐地,女儿开始接受“妈妈上班”的事实,也相信“妈妈会准时回家”,便不再哭闹。

倾听,就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第一道屏障。

父母不会听,孩子自然不会说。

善于沟通的父母,首先要做孩子语言的“翻译官”。

听孩子说话的诀窍在于,让孩子感受到你在听、让孩子体会到你理解他、让孩子意识到事情还有解决的办法。

比如:当孩子被一个玩具弄哭时,善于倾听的父母会这样做:

“宝贝,没有把玩具弄好,你很伤心,是不是”。

孩子哭声背后的感受,得到了父母准确的反馈 ,情绪便会慢慢平静下来。

之后,父母再引导孩子,找到玩具没有弄好的原因,事情就简单得多了。

第二扇门:关心之门

知乎上,一位妈妈讲述:

“最享受的时光,是儿子放学后,拉着她滔滔不绝地分享,在学校里发生的一切。

某某同学上课讲话被罚站;谁谁今天没来上学;体育课上,老师让他们跑步,累成狗......”

妈妈表示,不知道什么原因,在她心里似乎总有一个很难填满的洞。

有了儿子后,她才渐渐明白。

小时候,家里开了个杂货店。

父母总是忙着进货理货、招呼客人,她告诉妈妈小花拿了她的橡皮擦,小强抢了扯了她的头发,老师今天没布置作业……换来的,总是妈妈的一句:

“我忙得晕头转向,不要拿你那些小破事来烦我。”

父母与子女之间,最伤人的莫过于此。

孩子的世界很小,父母眼里“鸡毛蒜皮”的小事,其实,就已经是他们的整个世界。

当孩子向父母敞开他内心世界的大门时,聪明的父母懂得找到进门的路;糊涂的父母,却无形中,一次次让孩子听到“砰”的关声门。

反观身边那些亲子关系和谐的父母子女,父母从来不把孩子的事当成小事,但凡孩子提出的问题、说出的话,父母总会给予极大的好奇与关心,当成“大事”给予孩子回应,与孩子讨论。

孩子不断长大,父母慢慢变老。

孩子的世界越来越大,父母的世界越来越小,千万别让自己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只剩下成绩。

其实,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连结,除了成绩之外,还有很多事可以沟通。

从学校趣事,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父母都可以真正参与到孩子的人生中。

把孩子的“小事”当成“大事”,才能真正架起亲子关系的桥梁。

第三扇门:夸赞之门

王小骞在她的新书《妈妈知道怎么办》中,曾提到过一个亲戚:

每次孩子考试回家,总是先问成绩,如果考到高分,便会问孩子:丢的几分,是怎么回事。

如果考到了低分,更是少不了一顿责骂,为什么考得这么低。

不难想象,孩子该是怎样的窘迫与无助。

好不容易拿到的高分,得不到半句夸赞;

而当成绩不尽如人意,最难过、最需要安慰和鼓励时,最信任、最依赖的父母,却给予了他360度全方位的暴击。

作家苏岑说过:“能入我心者,我待以君王;不能入我心者,不屑敷衍。”

这便是为什么,一提到成绩,孩子就发火,一聊天,孩子就闭嘴的原因。

他说了,你听不懂;他说了,你听不见。

当所有的沟通,变得沟而不通时,情绪便压在心里。

按照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