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女性青春期保健

孩子“窝里横,窝外怂”是性格缺陷没得治?不,爸妈仅需2步走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3-1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孩子“窝里横,窝外怂”是性格缺陷没得治?不,爸妈仅需2步走

在家霸王龙,出门一条虫

上周末,表哥带小侄子来家里做客,小侄子看着餐桌上优米的零食,偷偷问表嫂“妈妈,我可以吃吗?”,“可以呀!姑姑家东西你可以随便吃。”我赶紧答到,我跟表嫂说,“航航真是越来越懂礼貌了”,表嫂却说“你是没见在家撒泼打滚的样子,他啊,典型的窝里横。在家霸王龙,出门一条虫”。

其实,像航航一样的孩子并不少,日本著名作家稻盛和夫,就曾在自传里公开表示小时候就是窝里横。他说小时候自己特别爱哭、爱撒娇,如果母亲太忙顾不上他,他就会嚎啕大哭,两脚乱蹬。假如母亲不过来哄他,就会越闹越凶。但只要一出家门,他就会变得特别胆小。他回忆上学校第一天,他要看到妈妈才能在教室坐得住,到开学第三天,妈妈还不能离开教室,只要妈妈一回家,他就跟着妈妈跑出去了。

为什么孩子会“窝里横,窝外怂”呢?

很多妈妈都不明白孩子为什么“窝里横,窝外怂”,其实这需要分开来看。

先来看“窝里横”是怎么回事呢?

第一,窝里横会遗传

不光小孩,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有些成人也是“窝里横”。这其实和人类的本性有关,人在越安全地方就会越容易无拘无束、放松自我。倘若进入一个陌生未知的环境,不管是谁多少都会有些恐慌,面对不确定环境,就会有所收敛。所以经常会见到这样一类家长,对外人客客气气,但对家人却大呼小叫,有句名言是这样说的“我们总是把最坏的脾气留给最亲密的人”,大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孩子。

对孩子而言,家里的环境让他感觉到是熟悉的、是安全的;而家外的世界是未知的,是危险的。父母对安全和危险环境的不同处理方式,被孩子看在眼里,他会自然而然的去模仿。

第二,窝里有条件横

很多孩子窝里横的原因,是家庭给他提供了让他持续横下去的土壤,这主要与长辈没有原则的让步有关。现在年轻人压力大,很多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帮忙带,大部分老人又对孙辈宠爱有加。要么完全没有原则,要么定了规则,却很轻松就妥协了。

在超市经常看到,孩子想买新玩具,老人前一秒还在说“你玩具太多了,不能再买了”,但只要孩子坐在地上,甚至连坐都不需要,只要一哭,老人立马掏钱走人。时间一长,孩子就有了经验:只要多哭、多闹,目的就能达到。孩子很聪明的,当第一次通过无理取闹获得想要的东西后,他就会把这一招练的炉火纯青,很快就把撒泼打滚用的非常溜。这也就是为什么,窝里横的孩子如果不加以制止,就会越来越横的原因。

但这些在家“横”惯了的孩子,一旦离开家,就会发现:那些放在家人身上效果奇佳的方法,对外人根本不起作用,这种落差会让孩子心里感到不安,放大孩子的恐惧,无所适从外面的环境,不知改如何面对。而在外面压抑、受了挫的孩子,会促使孩子在家里更横、把情绪撒在家人身上,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第三,想引起大人关注

还有一部分孩子,窝里横的动机是为了寻求父母关注。父母由于平时工作忙,或多或少会对孩子有所疏忽。这种环境下,孩子发现如果乖乖表现,很可能得不到父母的赞扬。但只要无理取闹,父母一定会将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久而久之孩子得到一种认知,想要得到父母关注就要在家横一点。

对于这种动机的孩子,家长纠正“窝里横”行为的最好方式,就是多给予孩子陪伴和关注。当然,陪伴并不只对时间有要求,高质量的陪伴应该与孩子产生精神和情感的链接,让孩子感觉到爱与接纳。

那“窝外怂”又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大多数孩子因为安全感、环境等关系,对外出多少都会有点拘束。特别是一岁半之前的孩子,处于分离焦虑时期,出去之后害羞、恐惧都是非常正常的。这时候,家长要做的绝不是把他们强硬的推出去,而是要用包容和理解的态度,为他们建立一个更稳固的安全感。但对一岁半以上的孩子,出门在外如果表现的过于拘谨,就需要引起家长的注意了。这类孩子出门怂一般有两个原因,其一,孩子天生属于慢热型性格。其二,孩子缺乏社交的经验和技能。

第一,性格慢热。

优米的小伙伴果果妹妹,就是一个天生慢热型孩子。第一次在小区碰到果果,她不靠近也不远离,就静静的站在优米身后看着,奶奶在身后一直催:“果果,你去找小姐姐玩呀,你往前走呀”,但小果果就是一动不动的站在那里,站了至少15分钟,才捡了地上的一个小石子,慢悠悠的拿给了优米。

慢热型的孩子面对不熟悉的环境和人时,会选择站在边上先观察,只有当他排除环境和人对他的威胁时,他才会愿意进一步行动。而这个时候家长所能做的,就是不要强推。虽然这很难,但家长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每个孩子都有自己节奏,让他用自己的步调去探索世界,不要怕慢,这样反而根基扎实。

第二,缺乏社交经验和技能

“窝外怂”和孩子的社交能力息息相关。孩子出去和小伙伴玩,表现出害羞、胆怯,很多时候其实是因为家长没有正确引导孩子如何社交,孩子不知道面对外人要怎样打招呼,怎样相处。

我曾亲眼看过一位父亲带着三岁的儿子在小区楼下玩。小朋友很多,家长三三两两聊着天。但这位父亲却带着孩子,躲得远远的。小孩子嘛,毕竟好奇,想往小朋友那凑,但都被爸爸拦住了。有位妈妈想邀请孩子过来玩,就说“宝贝,你今年几岁了?要不要一起来玩呢?”孩子没有吭声。这位妈妈又扭头问爸爸,“您家孩子几岁了?”爸爸面无表情的说“3岁”,于是,这位热心的妈妈也便悻悻地离开了。

我们这代父母,很多人都是独生子,小时候经常宅在家,很少出门与同龄人交流,本来自身社交能力就极度匮乏。但角色和身份的转变,就需要我们去客服这些自身的缺陷,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孩子。碰到陌生的小朋友,家长可以试着先打招呼,然后引导孩子打招呼、表达自己的需求,只有通过重复锻炼,孩子单独处理社交问题时才能不退缩、不焦虑、不胆怯。

面对“窝里横,窝外怂”家长应该怎么引导呢?

用EPS三步赶走“窝外怂 ”

EPS最早是由美国心理治疗师,鲁斯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